4月29日,岭南中医药文化代表——“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喜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牌。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作为岭南中医药文化的代表,去年六月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到目前为止,在中成药企业中,被国务院认定为传统中医药文化“国宝”的有同仁堂、潘高寿、陈李济、胡庆余堂、九芝堂、同济堂等6家企业。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各地形成了鲜明的用药特点。在评为“国宝”的企业中,“潘高寿”代表岭南中医药文化,“同仁堂”代表北方中医药文化,“胡庆余堂” 代表华东中医药文化……。正是这些“国宝”级单位,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传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精髓,用“心”制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岭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温病盛行,甚者厉气为害,温疫横行(亦今之SARS、猪流感、禽流感等)。“潘高寿”先祖目睹温疫为患,有感清代名医吴鞠通“凡病温者,始于上焦”之致理。认识到肺居上焦,“温病由口鼻面入,自上面下,鼻通于肺”,知温疫来袭,肺先受病。于是潜心处方,终制出治咳川贝枇杷露、川贝枇杷膏等治肺疾良药。现代药学研究显示,治咳川贝枇杷露、川贝枇杷膏有改善肺功能的作用。“潘高寿”治咳药正是从“治本”入手,非但善治咳,亦能防温疫,一百多年来深受医患喜爱。“潘高寿”正是将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岭南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成为特色鲜明的岭南中医药文化代表。这也铸就了“潘高寿”百年的辉煌!
今天,“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喜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牌,这既是国家对“潘高寿”的认同和鼓励,也是岭南中医药文化骄傲。“潘高寿”必将以此为动力,秉承祖训,济世救人,引领岭南中医药文化,为打造中医药强省作出更大的贡献!
(卢其福)
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主席台左四)、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主席台左三)、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主席台右三)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牌